千尋

”西塞山懷古”的翻譯,急~~20點

王濬樓船下益州

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沈江底

一片降旛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荻秋 這首詩的翻譯!

急~~~請翻譯完整一點!

ps:作者大約介紹一下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浚樓船下益州

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荻秋。

 背景簡介  據五代時何光遠的《鑒誡錄》記載

唐穆宗長慶年間

元稹、劉禹錫、韋楚客在白居易居所相會

談起南朝興廢。

白居易說:“古者言之不足

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

則詠歌之。

進群公畢集

不可徒然

請各賦《金陵懷古》一篇

韻則任意擇用。

”當時劉禹錫官職低微

但他卻“略無遜讓

滿斟一巨杯

請為首唱。

飲訖

不勞思所

一筆而成”

寫下了這首《西塞山懷古》。

白居易看了這首詩

感歎說

劉詩已探驪得珠

其他人再寫已是白費心力。

於是三人“罷唱

但取劉詩吟味竟日

沉醉而散”。

    上述記載

或是後人附會名人名詩而起

不足以據為本事。

現今論者認為

劉禹錫于穆宗長慶四年(824)由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節)刺史調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

順江東下

路經西塞山

有感與古今興亡

寫下了這首詩。

 內容評述   這首七律可分為兩個層次:  前四句為一個層次

回顧西晉滅亡東吳的歷史。

其中首聯兩句概括敍述王?由益州東下

攻取金陵的史實;頷聯兩句則具體描述了“千尋鐵鎖沉江底”和“一片降幡出石頭”兩個歷史場景。

  後四句為一個層次

作者在前四句所描述的史實基礎上生髮議論。

其中頸聯兩句包舉六朝

揭示興亡廢替全在人事的主旨;尾聯兩句聯繫現實

告誡時人務必汲取歷史的教訓。

  探究歷史上各個朝代更相興廢的原因

總結亡國的教訓

是古代政論文和詠史詩詞中常見的主題。

諸如賈誼《過秦論》、蘇洵《六國論》、李商隱《隋宮》、王安石《桂枝香》等篇章

即是這方面的名作佳構。

劉禹錫此詩

由西晉滅亡東吳的場景進而追溯六朝興廢

生動地指出

歷史上各個朝代的興衰存亡

關鍵在於人事;而後來的君王之所以重蹈前朝君王覆滅的故轍

根本原因即在於不吸取歷史教訓。

本詩的五、六兩句

言約義豐

語重心長

含蘊著一種穿透歷史的表像、洞察其內裏實質的深刻。

    唐穆宗時

在先宗朝遭到數次打擊的藩鎮勢力又重新抬頭

河北三鎮于長慶初又恢復了擁兵割據的局面。

因而

劉禹錫寫作此詩的意圖

非止于懷古

更在於鑒今:一是勸誡朝廷居安思危

勤勉於政治

切勿驕奢以亡國

步六朝舊塵

令人再傷“往事”;二是正告擁兵自重的藩鎮

切莫依據山川形勢劃地為王

否則

終將像歷史上劃江而守的小朝廷一樣歸於覆滅。

本詩的末句寓意頗深

因為那殘破荒涼的“故壘”

不僅是六朝滅亡的歷史見證

而且也是分裂者失敗的一個象徵

何況

它似乎還蘊含了作者對時局的深切擔憂。

 譯文   晉代王浚乘樓船自成都東下

  金陵帝王瑞氣全都黯然收煞。

  吳國千尋鐵鏈也被燒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頭懸掛。

  人間有幾回興亡的傷心往事

  高山依舊枕著寒流沒有變化。

  從此四海一家過著太平日子

  故壘蕭條長滿蘆荻秋風颯颯。

  參考資料 網站
劉禹錫 作者簡介:字 夢 得

中 山 人 。

以 進 士 登 博 學 宏 詞 科

累 官 至 集 賢 殿 學 士

出 為 蘇 州 刺 史

遷 太 子 賓 客 。

元 和 初 以 付 王 叔 文 被 貶 。

韓 愈 柳 宗 元 皆 與 之 為 善 。

其 文 則 於 昌 黎 柳 州 外

自 為 軌 轍

詩 亦 為 精 銳 。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

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生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荻秋。

詩意: 因不滿當時朝政

黨爭禍國

藩鎮割據的局面

作者在經過西塞山時寫下此詩

懷想古人古事

抒發心中感慨。

當年西晉王濬統率水軍從益州出發的時候

金陵東吳政權呈現出要滅亡的黯淡景象。

用來阻擋戰船的幾百丈鐵鎖鏈被燒毀沉在江底

石頭城內舉起一片投降的白旗。

人世間有幾個朝代的興亡使人傷感

而西塞山(山形)臨靠長江(枕寒流)

依舊不變。

眼前的情勢是四海為一家的太平局面

舊時營壘卻隱伏在秋風蕭蕭的蘆荻之中。

(和平景象與戰敗衰亡的對比)
王濬的艦隊從四川東下

金陵城中的王氣頓時暗淡無光。

千丈的鐵鎖也被燒毀沈在江底

石頭城上豎起了一片降旗。

人世間不斷地變化

往事回憶起來

徒然使人感傷

但山勢依然跟從前一樣

枕靠著寒冷的江流。

從今以後

天下統一

四海一家

然而舊時的堡壘

仍然在秋天的蘆葦堆中

供人憑弔。

  劉禹錫

字夢得

生於772年

卒於842年。

他是匈奴人的後裔。

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弟。

  劉禹錫耳灞目染

加上天資聰穎

敏而好學

從小就才學過人

氣度非凡。

他十九歲遊學長安

上書朝廷。

  二十一歲

與柳宗元同榜考中進士。

同年又考中了博學宏詞科。

  後來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貶為朗州司馬。

他沒有自甘沉淪

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進行創作

積極向民歌學習

創作了《採菱行》等仿民歌體詩歌。

  一度奉詔還京後

劉禹錫又因詩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玩樂天下 的頭像
    玩樂天下

    玩樂天下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